近期,鄂州融创小区一期多位业主反映,夜间小区内持续出现严重恶臭,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困扰。尽管业主多次通过12345热线投诉,却未得到实质性解决,恶臭问题依旧存在。
>>恶臭袭扰,生活添堵
"一到晚上,酸臭味就一阵阵地飘过来,窗户都没法开。”融创小区一期业主王女士无奈地说。多位业主证实,恶臭集中在夜间散发,疑似与排污口污水激起管道沉淀物有关,16栋因距离较近,受影响格外明显。家中老人、孩子也因异味出现不适,业主们对健康的担忧与日俱增,原本正常的居住环境被恶臭搅得“面目全非”,生活品质大打折扣。
>>投诉循环,问题难解
面对恶臭,业主们首先想到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维权,然而却陷入 “反馈—等待—无解决” 的怪圈。业主反映,投诉后得到的多是 “尽快催促”“等待处理” 的回复,可恶臭依旧按时 “造访” 小区。这暴露出投诉机制的 “末端梗阻” 问题,12345本应是民意传递桥梁,却未能有效联动职能部门解决问题,居民诉求在流转中 “石沉大海”,让业主对官方渠道的信任逐步流失。
>>治理短板,亟待补位
恶臭问题久拖不决,折射出社区治理的多重短板。从物业角度看,排污管道维护、沉淀物清理本是基础服务范畴,物业是否尽到定期排查、主动治理责任?若物业履职不力,监管部门又是否发挥监督作用?从协同层面讲,恶臭治理涉及环保、住建等多部门,投诉后部门间有无建立快速响应、联合处置机制?当推诿取代担当,民生小事就成了 “无人管” 的难事,也反映出基层治理对民生诉求感知滞后、应对乏力。
>>破局之需:主动治理
要打破这一循环,需构建 “主动治理” 逻辑。一方面,物业要回归 “服务本质”,建立常态化设施巡检、问题处置机制,把隐患消除在萌芽;另一方面,职能部门要强化 “民生导向”,打通热线投诉与部门处置的 “最后一公里”,通过联合执法、限期督办等,让居民诉求落地。同时,完善监督评价体系,将居民满意度纳入物业考核、部门绩效,倒逼治理主体主动作为,真正破解民生小事里的 “治理大课题”,还居民清新宜居的生活空间。
融创小区的恶臭困扰,是城市社区治理中民生问题的缩影。期待这场治理变革,能让民意不再空转,让居民重新拥抱 “无异味” 的美好日常,这也是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直面的民生考题。
|